乌克兰有人要求中国,俄乌冲突应该换个叫法,否则中乌一切免谈?
自从俄罗斯发起对乌克兰的“特别军事行动”以后,长期以来,中国在劝和促谈时,一直采用“乌克兰危机”“俄乌冲突”这类表述。而乌克兰越来越想让中国“换个说法”。
乌克兰外交官,同时还在一家智库担任高级顾问的安德烈·维塞洛夫斯基扬言说,只要中国不改变说法,那他就没有理由关注中国的“和平计划”。
【乌克兰似乎想让中国对乌克兰危机换个说法】
如果顺着他的话往下解读,好像中国对俄乌冲突的官方文件,如果不按照乌克兰这边的要求进行修改,那么乌克兰就不会把中国当成调停者。照这种情况下去,中乌元首的面对面会晤,似乎是遥遥无期。
我们也不能排除,乌克兰现在很多人都这么想。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自己前段时间还说,他不想让中国在俄乌之间扮演“和事佬”,而是希望看见中国施压俄罗斯,争取让战争“快速结束”。维塞洛夫斯基这番言论,底层逻辑也是大差不差。
而且仔细想想,中国从来都不以俄乌的调停者自居,目前所做的,也只是面向全球南方开展穿梭外交,争取一切有利条件,而这个名头,对我们而言并不重要。乌克兰想要讨价还价,从一开始就找错了对象。
看得出来,乌克兰还是想给中国提条件。在官方文件中更改表述,本来就是一个鲜明的政治信号。乌克兰现在考虑的并不是与和谈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,还在围绕表面功夫做文章。
【乌克兰不满中国用“乌克兰危机”这样的表述】
展开全文
别看中国与乌克兰这段时间一直在开展外交互动,但双方也只能在双边关系上找到一些共同语言,而一旦涉及与冲突相关的话题,乌克兰这边的态度就变得极其顽固且偏执,沟通效率十分低下。
这其实也是被西方长期误导的结果。在和谈问题上,乌克兰已经是“积重难返”。
我们也知道,俄乌战事来到如今的地步,两边能不能和谈,已经不是乌克兰能够自主决定的问题,很大程度上还要看西方,尤其是美国人的脸色。
在这种情况下,乌克兰还有人想着要求中国“更改表述”,未免有些自欺欺人。
【俄罗斯也开始半公开地使用“战争”去形容冲突】
对俄乌冲突,我们采用的表述一直很严谨。既然俄罗斯与乌克兰都还没有正式宣战,那么就不宜仓促地用“战争”去定义。
当然,口头表述确实可以随意一些,但官方文件显然不在此范围之内。国际社会对乌克兰危机如何定义,如何称呼,能真实地反映外界是如何看待这场地缘政治热点的。说白了,就是一个立场和态度问题。
严格意义上来讲,乌克兰危机要从2014年算起,当时乌克兰全境爆发“颜色革命”,亲俄总统下台,随后乌克兰开始向西方一边倒,解构与俄罗斯的历史关系,但以邻为壑一直都是地缘政治的大忌,何况乌克兰这个邻国,对俄罗斯的意义非同小可。
眼见事态即将失控,俄罗斯随即介入乌克兰局势,克里米亚事件爆发,乌东乌西两地陷入长期热战。随后在西方的斡旋下,双方签署了明斯克协议。
【要不要和谈,已经不是乌克兰能单方面决定的】
不过欧洲如今已经承认,这份协议本身就是“权宜之计”,目的是为乌克兰争取时间。随后的几年里,乌克兰一方面积极备战,一方面寻求加入北约。
于是矛盾并没有有效缓解,而是就这么累积下来,最后迎来了一次总的爆发。乌克兰加入北约,俄罗斯的态度可想而知。
当年苏联解体以后,俄罗斯就没少因为北约东扩吃亏,也终于意识到,美国当初的“口头承诺”并不具备什么约束力。
俄罗斯一开始还觉得能亡羊补牢,通过与美国达成严肃的书面协议挽回这一带你,不过哪怕普京亲自出面与拜登谈,沟通也没有取得太多成果。
【美国不愿意在东扩问题上给俄罗斯一个“书面保证”】
目前,西方口径一致,定义这是“俄乌战争”。时至今日,哪怕俄罗斯也开始半公开地用“战争”去形容冲突。
但微妙的是,俄罗斯与乌克兰始终没有对对方正式宣战。原因很简单,双方都承担不起升级局势的风险。一旦宣战,现有的冲突模式将全面洗牌,从而引发更大的连锁反应。
中国坚持使用“乌克兰危机”“俄乌冲突”这些表述,是充分考虑到了这一地缘热点的前因后果,是最为全面、务实的概括。和西方不同,中国要的从来不是冲突的短期停火,而是对这场危机做到“标本兼治”,所以必须往上追溯,去寻找问题的根源。
从一开始发表的立场文件,再到四轮穿梭外交,以及与巴西的“六点建议”,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。乌克兰现在还在就表述问题与中国斤斤计较,说明他们仍然对冲突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。不过还是那句话,乌克兰想在俄乌和谈问题上讨价还价,从一开始就选错了对象。
评论